全國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中藥,在當地也都很好的利用,像南方廣東就有一味民間很常用的中藥溪黃草,廣東肯定是人人皆知,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了,溪黃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?溪黃草的用法用量服用方法大家知道嗎?下面我們了解下溪黃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和用量。
溪黃草的簡介
【通用名稱】溪黃草。
【其他名稱】溪黃草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【異名】熊膽草、血風草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,溪溝草、山羊面、臺灣延胡索(《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》),土黃連(《廣西中草藥》),四方蒿(《全展選編·傳染病》),香茶菜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。
【來源】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溪黃草Rabdosia serra(Maxim.) Hara 的干燥全草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采收。
【化學成分】含黃酮甙、酚類、氨基酸、有機酸。
【性味】
①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“甘苦,涼。”
②《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》:“苦,寒。”
溪黃草有效成分溪黃草素A,尾葉香茶菜素A,具有抗癌活性,對人宮頸癌細胞有顯著的抑制作用。
性味
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甘苦,涼。
《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》:苦,寒。
溪黃草的功效與作用
清熱利濕,涼血散瘀。治急性肝炎,急性膽囊炎,痢疾,腸炎,癃閉,跌打瘀腫。[1]
① 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清熱,利濕,退黃。治急性黃疸型肝炎,急性膽囊炎。"
②《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》:"清肝利膽,退黃祛濕,涼血散瘀。治急性肝炎,跌打瘀腫。"
黃疸型肝炎:癥見皮膚及鞏膜黃染,惡寒發熱,乏力,納差,肝區隱痛,肝脾腫大,小便發黃,舌紅苔薄黃,脈弦滑。
急性膽囊炎:癥見惡寒發熱,右上腹疼痛,牽及右肩背部,口干苦,惡心嘔吐,或伴大便干結,或伴腹瀉,黃疸等。
溪黃草的食用方法及用量
內服:煎湯,25~50克(鮮者100~150克),廣東民間大部分是直接煮水當涼茶喝,也有直接曬干做為一種茶飲,開水沖泡當茶喝。
溪黃草的選方
① 治急性黃疸型肝炎:溪黃草配酢漿草、鐵線草,水煎服。
② 治急性膽囊炎而有黃疸者:溪黃草配田基黃、茵陳蒿、雞骨草、車前草,水煎服。
③ 治濕熱下痢:一溪黃草鮮葉,搗汁沖服:二溪黃草配天香爐、野牡丹,水煎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中醫方藥學》)
④ 治痢疾,腸炎:鮮四方蒿葉。洗凈,搗汁內服。每天一次,每次五毫升,兒童二至三毫升。(《全展選編·傳染病》)
溪黃草的功效與作用綜上所述,主要就是利濕,退黃利膽養肝。在廣東是一款很有名的祛濕養肝涼茶。